来源:重庆日报
10月16日,位于江津白沙镇的重庆工商学校与上海一电梯企业签订协议,将新开设电梯维护与安装专业。电梯维护与安装工是近年来才涌现出的热门工种,一天收入可达250元左右。对于高楼林立的重庆来说尤为紧缺。
近年来,江津区紧跟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多元化联合办学,全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职教生就业率高达99%。
集团化办学,打造职教“航母”
在江津职教史上,2009年11月22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覆盖渝西、黔北、川南、滇东,拥有包括重庆工商学校在内的30所职业院校、58家企业、3个科研院所、1个行业协会,在校学生超过6万人的重庆工商职教集团正式成立。
以重庆工商学校为主导的重庆工商职教集团,是全市首个跨行业、跨区域的职教集团,也是江津区创新职教模式、探索集团化发展的大胆尝试。
今年7月才毕业的机械专业学生陈杰来自慈云镇小园村,刚刚19岁的他已经是集钳工、操控、焊工等技术于一身的熟练工,拥有在多家企业的实践经验,这得益于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通过集团化办学,学生们有了到多家企业实践的机会,企业也拥有了稳定的人才保障,而职教学校也得以崛起。集团成员之一的云南昭通市技工学校曾因经营不力停办三年,在加入重庆工商职教集团后,目前,该校已成为云南省重点中职学校,目前学校在校生达21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不仅如此,江津区还紧邻职教集团布局了30平方公里的重庆职教工业园,将教育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了整合。针对职教集团主要设置的机械、电子、建筑等骨干专业,职教工业园在引进项目上也专门与学校进行了“匹配”,目前工业园已经入驻了包括机械加工、电子通讯、建筑材料在内的20多个企业,每年用工可达3000—5000人。
创新职教模式,培育“三名工程”
10月17日,在新加坡一家服装企业担任缝纫制作工的樊红敏给导师赵阳敏打来电话报喜,今年她的月薪已经涨到了1万余元。
樊红敏2007年就读位于江津的重庆江南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服装专业,2009年即进入新加坡这家服装企业。她的妹妹樊红莲、堂妹樊红珍先后就读该校服装专业后,已分别出国打工,月薪都在万元左右。
“江南缝纫”是江津区知名劳务品牌之一,原江南职业学校服装系主任赵阳敏告诉记者,从2001年起,每年该校都推荐50多名毕业生到日本、新加坡打“洋工”,月薪都在万元左右。在国内,“江南缝纫”也广受各大服装企业欢迎,学生就业率达100%。
江津区教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打造品牌专业、品牌师资、品牌技工的“三名工程”,该区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型。目前,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已培育出建筑、电子、机械、缝纫等12个全国品牌专业,培养出包括市级名师、国家级名师在内的157名“双师型”骨干教师。如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约旦、俄罗斯等国都有江津籍劳务人员,江津技工已遍布海内外。
特色移民培训,被誉为“江津样板”
10月17日上午10点,重庆工商学校移民培训基地数控技术与模具实训中心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控着数控车床,一派忙碌景象。
这些“工人”就是职教学生。这栋三层楼的移民培训基地内,设有数控技术与模具实训中心、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等多个实训基地。在这里,学生们可通过实训快速成为企业需要的熟练工。
江津是移民安置大区之一,共安置外迁移民8184人。为了保证移民就业,江津区把移民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整合资源,将移民培训基地建在重庆工商学校内。而通过资源优化重组,目前,江津区移民培训基地已形成1个国家示范专业、2个国家示范实训基地、11大类36个专业的规模。
此外,该区针对新生代移民开展普通职教培训,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外迁移民则通过在实训中心“边学习、边实习”,开设创业培训以及钳工、车工、装配工、家政服务等特色课程,保证其成功就业。
37岁的叶巧利2006年4月从忠县忠州镇迁入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九社,20072009年,叶巧利连续3年到重庆工商学校参加包括创业培训、计算机知识和致富带头人等移民培训后,目前不但已经营起一家超市,还流转土地种植了200多亩速生桉树、速生杨树,并搞起了林下土鸡养殖,目前年收入达20余万元。
目前,江津移民培训已与“巫山经验”、“万州模式”并称为重庆移民培训的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