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
我们要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殷切期望,化为实实在在惠及亿万学子和家庭的政策行动。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推动教育公平在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机会公平直接关系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教育权,是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据国际组织近期数据测算,我国大、中、小学三级总和毛入学率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于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排位。教育公平程度的显著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学龄人口和社会其他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面对新世纪以来国内外显著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亿万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强烈期盼,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新要求。我们朝着这一奋斗目标前进,就必须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之中。今后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要着力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巩固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着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在其他教育阶段,要切实落实政府在办好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中,将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普惠性教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既是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平的更高层次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教育系统能力建设,采取很多措施予以支持和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成功经验。目前,我国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率先依法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相当多的地区尚属低水平的教育公平措施使农民感到负担显著减轻,农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在普遍十分薄弱的基础上起步,容易使农民更多地感受到财政支持下的直接福利性效益。但是,不同地区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落实难度不容低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形成长效保障新机制的任务显得更加突出,而且在各类非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方面,各地区也因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距。即使是今年如期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将有明显增长,然而省际结构性差距并未明显缩小,在发达地区可能出现“锦上添花”的态势,急需“雪中送炭”的欠发达地区依然在后面费力追赶。对此,胡锦涛同志深刻地指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新要求,当前重点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进困难地区办学条件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使其有效、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困难群体。在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等方面,加强国家和地方政策的相互衔接和配套,建立健全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的机制,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农民工随迁和留守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在义务教育阶段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者学习困难而失学,在其他教育阶段为每个学生开辟适合他们成长成才的多样化路径。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坚持教育制度规则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对于教育公平至关重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政策在坚持教育公益性方面较为艰难地把守了基本底线,与世界同期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相比,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力度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正是由于来自民间的非财政教育支出及时弥补了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的不足,才使教育大国的跨越式发展得以实现。当国家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和财政状况好转后,我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导向,都在更大幅度地指向教育公平,并努力使其法制化和制度化,逐步使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城乡,使更加公平运行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基本满足公民的需求。今后,我国要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既需要公共财政支持教育能力与日俱增,也需要健全能够促进区域、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形成用好、管好不断增长的财政教育经费的制度,同时,还要使继续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越来越成为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和一致要求。
近年来,胡锦涛同志对事关教育公平的制度建设非常关注,认为“促进教育公平,要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正体现了这一带有根本性的要求。今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重大教育政策及改革举措前,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预设规则程序征求社会意见,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做好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同时,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重申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要求,各级政府还要在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支持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这都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更好的制度基础,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展望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必将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展现出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习近平同志在就任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伊始就明确宣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为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长期工作重点,不断推动教育公平有新的进展,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殷切期望,化为实实在在惠及亿万学子和家庭的政策行动。
|